- · 《内科理论与实践》期刊[10/30]
- · 《内科理论与实践》杂志[10/30]
- · 《内科理论与实践》编辑[10/30]
- · 内科理论与实践版面费是[10/30]
- · 《内科理论与实践》投稿[10/30]
- · 《内科理论与实践》数据[10/30]
心内科大咖带来“心”希望——记威海海大医院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作为介入心脏病学领域专家,他于上世纪90年代便开展了介入治疗这一新兴疗法;面对心肌梗死、心力衰竭等复杂疾病,他运用先进的微创介入技术,将无数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…
作为介入心脏病学领域专家,他于上世纪90年代便开展了介入治疗这一新兴疗法;面对心肌梗死、心力衰竭等复杂疾病,他运用先进的微创介入技术,将无数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……行医40余年,他坚持以“病人为中心”,把无限激情倾注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中,用实际行动践行医生的职责,用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技书写一曲曲动人篇章。他,就是威海海大医院心血管内科首席专家吴同果教授。
从医四十载 丹心暖万家
“给我挂一个心血管内科吴教授的号,我是特地来找他给我母亲看病的。”近日,在威海海大医院凤林院区,一名男子在挂号时说。
介入心脏病学领域专家吴同果教授,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,从山东医学院毕业后,分配到现在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工作,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,直到心血管内科主任、主任医师、教授、硕士生导师,2005年初,通过人才引进,他又到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任心血管内科主任、主任医师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是他于上世纪90年代在山东省内开展的。
心脏是人体的“司令部”,心血管疾病往往发病快、病情急,一旦错过抢救时间,致残致死率将大幅提高,因此,不断提升治疗技术非常重要。为了能让心血管疾病患者得到更及时有效的治疗,吴同果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山东省内率先开展了经皮球囊二尖瓣狭窄分离术,后于90年代中期率先成功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,用于肺动脉狭窄、动脉导管未闭、房间隔缺损、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。同期又开展了多功能心脏起搏器和ICD植入术、射频消融术和冠心病介入治疗等先进技术。他创立的“食管左房压迹法定位房间隔穿刺点”在多家医院得到推广应用。
从事心脏介入诊治工作40余年,让吴同果拥有了丰富的临床经验,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。不仅如此,他对心血管内科疑难杂症也具有独到见解,对冠心病、高血压、心绞痛、心力衰竭、心律失常等常见心血管病和心血管疑难杂症的诊疗、危重病人抢救均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。
吴同果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介入心脏病学、冠心病和心力衰竭。他已发表论文60余篇,其中有12篇被SCI收录,著书3部;获省、市和医学院校理论成果奖10余项,2项介入治疗技术获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;同时已经帮助、指导70多家省、市级医院开展心脏病学领域的介入手术及学科建设,先后多次被邀请进行手术演示、会诊和学术报告。
坚守在医线 续写“心”希望
近年来,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也在逐年提升。作为一门新兴的治疗方法,介入治疗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医院技术水准的主要标志之一。
大货车司机刘先生,因在早晨送货过程中出现胸痛,被送到海大医院就诊,经检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。根据患者病情,在家人同意的情况下,吴同果立即实施冠脉介入治疗术,血管打通后,患者的胸痛症状完全消失。
与刘先生情况差不多,一名60多岁的女子,因心跳过快来到海大医院就诊,经检查为心动过速。根据女子病情,吴同果立即进行了射频消融手术。术后,患者胸闷、憋气、心跳过快的症状很快消失。
类似成功实施的介入手术,在吴同果的从医生涯里不胜枚举。
“我一来到海大医院,就被这里的诊疗环境、高端设备设施及规范的管理给吸引了,做出了留下来工作的决定。”吴同果说,他是于2018年底退休来到海大医院工作的,之前他去过全国各地多家民营医院,作为经开区国有控股医院和被中华慈善总会命名的“中华慈善威海医院”,海大医院的综合条件相当优越。
来到海大医院后,不论节假日还是深夜,只要有急诊病人,吴同果总是随叫随到。在他的医生职业生涯里,几乎没有上下班时间的概念,经常是一台手术连着一台手术。在他看来,患者需要你的时候,就是上班时间,无论节假日,始终保持24小时心血管急救绿色通道畅通无阻。对此,他坦然地说:“健康所系,性命相托,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,我怎能不全力以赴。”
作为医院聘请的专家,吴同果不仅在技术上精益求精,严格要求自己,还极为重视科室建设。日常他积极做好对年轻医生的“传、帮、带”工作,为他们搭建起施展技术和技能的舞台,并对自己掌握的业务知识从不保留,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悉数相授。如今,科室年轻医生成长迅速,团队整体实力得到了极大提升。
文章来源:《内科理论与实践》 网址: http://www.nkllysj.cn/zonghexinwen/2022/0502/643.html
内科理论与实践投稿 | 内科理论与实践编辑部| 内科理论与实践版面费 | 内科理论与实践论文发表 | 内科理论与实践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内科理论与实践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